很多醫療行業經理人或企劃部門負責人經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實現,具體表現在:新的營銷策略已經開會說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樣;即便確實按照醫院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產生不了預期的結果;財務部對促銷費用審核非常嚴格,但年終核算時發現費用增加了但門診量沒增加;部門經理或門診主任都簽了目標責任書了,但還是完成不了任務;醫院員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績;一件小事吩咐下去1個月還解決不了,并且沒有主動的反饋,要等到自己過問才知道……
此時大部分經理人或企劃部門負責人都認為醫院執行力差是員工能力和態度的問題,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執行力差是現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質。執行力強弱是現象,有提高員工執行力的機制才是本質。實際上可以這樣認為:
個別員工執行力差是能力的問題;醫院整體執行力差就是管理的問題!
執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過對大量國內企業的研究并與外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執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員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醫院沒有明確的能夠落實的戰略規劃,沒有明確的營銷策略,甚至沒有年度營銷大綱,使員工得不到明確的指令;也有的醫院營銷策略不符合市場需求,員工只好自發的進行修改;還有一些醫院政策經常變,策略反復改,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使員工們很茫然,只好靠慣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這就使員工的工作重點和醫院脫節,醫院的重要工作不能執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員工入職后一般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比如幾年前外企醫藥行業流行招聘非醫藥專業的大學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崗前都要把產品知識爛熟于胸,都要經過1-2周的銷售技巧培訓,以后每年都有規定時長(如40小時/每年)的培訓。
而國內企業則不然,要么沒有培訓直接上崗,要么培訓沒有針對性和實操性,如有的醫院對員工做勵志培訓和拓展訓練,使員工熱血沸騰但工作怎么干還是不知道;有的醫院給低層員工做一些行業趨勢、宏觀戰略的培訓,也還是沒有交給他們方法。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深層次原因,就是中高層領導業務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么干,就沒法對下面的人說清楚,總監說不清,經理也說不清,最后是真正執行的最底層不會干,有苦說不出。
3、干起來不順暢
如果士兵在前線打仗,后勤給養供應不上,通訊中段,請求支援但是指揮部沒有反應,負傷了得不到快速的救護,那士兵的斗志顯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醫院亦然,10萬元的廣告促銷費用要給院長批,院長批完總經理批,總經理批完財務,財務批完董事長批。結果董事長出差耽誤了15天,總經理出差耽誤了15天,財務不懂業務,搞不懂這筆錢該花不該花,也不想去求證,就把這事擱置了1個月,最后這筆錢終于批下來了,但是用了3個月,已經不需要做促銷了。申請者一開始要不斷的解釋為什么花這筆錢,然后又要不斷的解釋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編造一堆理由,熱情被消耗,慢慢的就變得不主動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處
古代作戰時,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將軍一般會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內士兵可以隨意燒殺搶掠。結果士氣大振,一天城破。
國內企業也大都有對員工的激勵措施,尤其是對市場部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勵政策時卻往往犯一個錯誤,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過復雜,使員工很難算出來下個月自己花多少精力達到什么結果就能拿多少獎金。這樣就使激勵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市場永遠都是只看眼前的,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當眼前的好處看不到時自然就沒有太大的興致去做。
現代化醫院院長應當扮演的10種角色 你可知是什么?
一是企業家,應熟悉醫務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與人力資源管理等;
二是投資家,應努力成為醫療機構各項籌資、融資與投資的決策者;
三是理財師,學習掌握基本會計原理與概念、國際通行的財務報表分析;
四是律師,能夠通過訴訟、及時的危機處理來保護醫院;
五是組織行為學家,善于激勵員工,駕馭高智力管理,留住人才;
六是社會活動家,把握社會政策信息與倫理思考等;
七是經濟學家,有宏觀經濟分析能力和對于經濟學及其他學科知識的積累;
八是公務員,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九是啟發者,訓練和培養出一支好的團隊;
十是專家,是醫療衛生內行,具備對本行業的創新能力。